当前位置:首页 > 热资讯 > 人物 >
从最牛校企到CEO入狱,负债3030亿
2020-03-09 11:42发布到人物 浏览
简介2020 刚开年,中国产业迎来了集体水逆。 这次,头顶 " 中国之光 " 的北大方正成了 2 月最大的焦点。 半个月前,方正集团发布公告,由于未能偿还 3030 亿到期债务,并且明显不具备清偿能力,...
2020 刚开年,中国产业迎来了集体水逆。
这次,头顶 " 中国之光 " 的北大方正成了 2 月最大的焦点。
半个月前,方正集团发布公告,由于未能偿还 3030 亿到期债务,并且明显不具备清偿能力,不得不被银行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。

这无疑是一颗巨型炸雷,引爆了国内企业的恐慌。
往大了说,方正依托高校,旗下有北大医药、方正证券等 6 家上市公司,坐拥 3600 亿资产,是国内仅有的两家千亿级校企之一;
往小了说,20 年前的方正电脑,如今的微软雅黑 …… 都牢牢占据着用户习惯。

然而方正走上绝路和疫情没什么关系。
纯属是卒于顽疾,毙于作死。
20 年前的方正,头顶无数令左邻右舍望其项背的标签:
功名卓著;中国最牛校企;汉字拥抱计算机之功臣 ……
央视更是把方正的价值和爱迪生放在一起类比:
只要你读过书,看过报,你就要感谢他,就像你每天用到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。

而赋予方正科技基因的人,是当时还济济无名的王选。
1956 年,国家提出了 " 向科学进军 " 计划,在北大成立了计算数学系。
当时全中国的计算机都没几台,在北大读大三的王选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冷门专业,为的就是 " 国家需要 "。
把国家命运视为己任的王选,一腔热血烧了 18 年,为科研抛头颅洒热血。
这期间,王选每天通宵达旦地设计计算机软件,为了能精细研读国外文献,还挪出来一大部分时间学英语。
时间一久,他终于体力不支累倒了,一病就是好几年。
好在他始终没放下对计算机的研究,18 年后迎来了报效国家的机会。
1973 年,新华社技术代表在考察期间发现日本的报社已经用上了照排机,这个稀罕物件足以让国内的代表惊掉下巴。


效率低、花费大、损害劳动力、污染环境,铅字印刷的弊端随便拎出一条就让王选难以接受。
于是,他开始研究 " 汉字精密照排系统 "。
1974 年,世界上的照排机已经革新到了第三代,但还无法解决汉字的储存问题。
西方的 26 个字母要想数字化很方便,但汉字不仅数量多,字体变化也丰富多样,编排一个字号的文字通常需要储存上千个字节。
但问题总归要解决,总不能弃用汉字吧。
王选开始从偏旁部首做切入点,根据规则笔画和不规则笔画的差异描述字体,然后存入系统。

一个助教,想创造美国都没辙的汉字照排机,简直白日做梦。
不过你们嘲讽就嘲讽吧,王选不仅一点都没当回事,还把这项工作延续了 6 年。
1981 年,王选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机,但当时大家更信赖美国的技术,王选的机器一度受冷,无人敢用。
好在,经济日报 " 身先士卒 ",第一个把王选的机器投入使用。
在用了机器的日子里,经济日报不是延迟发刊,就是因为排版出错在自家报纸上道歉。

眼见机器的漏洞把经济日报带进了大坑,王选带着团队驻扎报社,全天蹲点,机器一出问题,立马拿回去调适。
10 天以后,王选的照排机终于实现 0 故障运转。
这项技术给在中国沿用 150 年的铅字印刷画上了句号,开启了计算机激光印刷时代,让中国告别铅火,迈入电光。
为了实现激光排照技术商用,1992 年,方正集团应运而生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。
上世纪 90 年代末,北大方正占领了国内报刊出版业 90% 以上的市场,圈了海外中文排版系统 80% 的份额;
直至 2009 年,单单方正一家企业的利润,就占据了中国整体校企总和的 70%,同行望尘莫及;
此后,方正一跃跃进国企 500 强,在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位列第 5。
当年的方正帝国前途一片光明,谁也没想到 34 年后,这个始于科技创新的最牛企业也难逃命运的摆布。
1993 年,方正的奠基人王选退出了一线,把重心放在了培养新人上。
他说:年轻人能给方正带来更多的生命力,促使方正有更好的发展。
这本该是一场 " 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 " 的美谈,谁知道 30 年间却成了 " 前人栽树,后人掘墓 " 的残局。
和王选 " 死磕创新 " 的低调截然相反,离开灵魂人物的方正被扣上了 "IT 界内斗最激烈 " 的帽子。
10 年里,方正内部经营派和技术派的斗争逐渐白热化、公开化,内部的不合直接表现在了业绩上。
1999 年,方正遭遇了成立以来首次营业亏损。
不得以,北大副校长魏新被指派出任方正副董。
眼看着当年的联想在电脑界大杀四方 5 年后,魏新心痒难耐,放话三年之内赶超联想。
但连续几年,联想都死死压住方正一头。面对混乱纷争、一地鸡毛的企业,想做到掷地有声对空降的魏新来说难上加难。
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,魏新开始寻求外援,在资本市场上扬名立万的李友和张海成了他的中意人选。
当时,李友和张海号称民间气功大师,靠着一招包治百病的瑜伽发展 30 万信徒,短短几年敛财数千万,在股市呼风唤雨。


初入方正的李友还没站稳脚跟,便拉拢了几十位校友投入自己麾下,架空魏新,操盘方正。
此后,方正在资本市场上一往无前。
先是斥资 2.3 亿收购浙江证券,又豪掷 2 亿收购苏州钢铁,最后又入主西南制药,收购武汉正信 ……
一连串的操作下来,方正资产膨胀数倍。
而后,李友靠着 " 空壳公司 "、" 交叉持股 " 等资本玩法,向外围公司输送利益,把方正一点点掏空。
李友越玩越嗨,手段也变本加厉。他开始利用职权让亲友位居高位,以 250 万资产撬动 200 亿国资。
谁知道张海因挪用资金被警方逮捕,新找来的帮手不甘心做千年老二,趁机举报了李友涉嫌非法交易。
2016 年,李友锒铛入狱。
虽然李友被捕大快人心,可此时的方正已经无力回天。
李友一方的 " 凯地系 " 怎会因为李友入狱就轻易把方正控制权拱手让人?于是在北大员工办理证件时,他们当场抢夺方正公章、营业执照,当街撕逼,扭打现场暴力不堪。
此后,不同派系之间互相拆台,互相推卸,情况已经严重到一个文件审批需要耗费几个月去走流程。
管理上错乱,资金的漏洞也逐渐显露。
李友在位的这段时间,方正几乎每年都在买买买,涉及的产业包括地产、金融、大宗商品贸易,负债率高达 82.82%,总负债金额已经超过了 3030 亿。
方正亏损越来越多,没人记得当年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是 20 世纪重大技术成就中,以一票之差排在 " 两弹一星 " 后的开天食粮。

方正的内部斗争也好,资本扩张也罢,在全球大大小小的企业中不足为奇,鲜有能对企业造成致命性打击的。
方正也是如此,抽调它最后一张底牌的,是盲目发展多元化而丢失主业的贪婪。
相比于欠债,更让人绝望的是看不到还债的希望。
2019 年,方正的净亏损已经 31.9 亿元,也就是说,每天一睁眼,方正就要亏掉 1183 万!
究其根本,无非是方正已经无血可造了。
被吸干血的方正,为什么连 " 祖传 " 的造血能力都丧失了?
方正的财报给出了答案,2019 年前三季度,方正的研发费用占比仅仅是营业额的 0.3%,这个数据远低于高科技同行研发占比 10% 的平均水平。
在研发投入不足的对面,是 62 亿的资本支出,足足超过了研发费用的 20 倍!
相比苦心技术研发,炒资的钱来得快、数额大。
可当产学结合成了过去,核心技术丢了壁垒,方正已经丝毫没有了竞争力。
无独有偶,栽倒在同一个坑里的巨头还有海航。

可这些并购企业各自为政,风险逐渐累积,短短一年,海航的负债率已经高达 79%。
长期的矛盾逐渐拖垮了海航的主业,裹足不前之际,海航最终在上个月难逃噩运。
和当初信誓旦旦要创收 1 万亿营收的豪言壮志不同的是,海航董事陈峰换了说辞:
认为什么都能干,什么都可以干的时候,祸就埋下了。
两个本来靠核心业务就能占据国内龙头的企业,在过度多元化的道路上葬送掉了他们的理想,这也印证了马克思那句话:"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,资本就大胆了起来。"
方正和海航的遗憾,再次给我们强调了理性的重要。
很多企业家,在战略上都十分容易冲动,认为自己在一个行业能成为领军人物,就一定可以在不同领域施展拳脚,把鲁莽当梦想,直到摔得鼻青脸肿。
对企业家们来说,比起 " 大而广 "," 专而强 " 更具有借鉴意义。
在资本诱惑下仍不忘起家的初心,
回归商业本质才是正确打法。
- 全部评论(0)
上一篇:雷军急需一场胜利
【视频时长:09:34】
随机图文
广告位 |
广告位 |
- 半年热度
-
-
从最牛校企到CEO入狱,负债3030亿
2020-03-09 热度 969℃
-
互联网大佬的而立往事:马云卖袜子、马化腾拿不出1000块钱
2020-03-02 热度 846℃
-
老去的中国神医:84岁钟南山,90岁屠呦呦,97岁吴孟超
2020-03-09 热度 606℃
-
海报丨我看不清你的脸,但我记住了你的眼
2020-03-09 热度 350℃
-
雷军急需一场胜利
2020-03-02 热度 120℃